分享到:
标签:服装行业

2011服装行业热点新闻大盘点 大品牌也遭遇尴尬危机

发布日期:2012年01月05日  浏览:23617

  在2012来临之际回首2011,在这一年中,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态势的变化忽上忽下,各大品牌甚至整个行业都面临了很多危机尴尬,在危机中也寻得了更好的机会与发展。

    华衣网近来盘点了一下2011服装行业热点大事件,就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大品牌遭遇的尴尬危机以及这些事件给我们服装行业所带来的反思。

卡尔丹顿的真假“国际化”

  2011年3月16日,央视节目曝光了国内著名的所谓意大利品牌“卡尔丹顿”,其实是纯正的国产品牌,并指其打着“假洋品牌”的幌子,要价动辄几千元乃至上万元,严重坑害了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据央视报道,目前在国内众多机场、高档商场里设立专柜的“欧洲顶级男装品牌”卡尔丹顿,其实只是在意大利注册的商标。卡尔丹顿仅仅只是一个个人注册的意大利商标,在海外注册历史最长也不过13年,在国外并没有店,意大利只是品牌注册地。

  背后:实际上,服装界像卡尔丹顿这种非外国人拥有的境外品牌是普遍现象,例如美国著名的婚纱品牌“VERA WANG”实则是由中国人创立的,甚至人们熟悉的CATELO(鳄鱼)等境外品牌,其品牌拥有者也是中国人。

  国际化品牌经营,不仅要看销售区域在哪里,还要看他整个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多少环节涉及国际化。因而,很多力挺卡尔丹顿的人认为,多年来中国服装品牌一直努力实现国际化,但多数企业最终沦为国际大品牌的生产商。而卡尔丹顿却能在高端服装战场占得一片天地,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依靠其从产品设计、品质追求、终端销售、视觉传播等系列遵循国际行业的运营模式,仅凭一个洋名字,是很难在国际大牌云集的高端市场生存的。

  从另一个角度讲,以卡尔丹顿为代表的一批所谓“假洋品牌”也是中国品牌服装走向真正的国际化的实践者,随着中国服装产业话语权的日益增大,所谓“假洋品牌”将成为历史。

凡客诚品遭遇“2012”

  2011年12月初,“Vancl的那点事”的博客爆料,凡客诚品由于“疯狂扩张产品线”,库存堆积相当严重,目前死库存量至少十几亿元。而人员工资每年至少5亿元、4年累计亏空可能超20亿元。虽然凡客诚品否认了上述爆料,但公司近来确实状况频出。早在今年5月,就传出其将在今年四季度赴美IPO,原本定于11月21日盘后提交申请文件,也未能按照时间表进行。此外,凡客诚品频繁曝出裁员消息,前总裁助理许晓辉、前副总裁张小军等高层相继离职。雪上加霜的是,风靡全国的“凡客体”策划者、副总裁吴声也离开了凡客,据传其进入了京东商城任职。

  背后:有关凡客上市的消息早在今年10月就已传出,近期因投资方对凡客上市后企业估值存在分歧,使凡客仍未敲定上市时间。除此之外,凡客在高层架构上的变化也引起了业内质疑。2011年,是凡客诚品发展瓶颈之年,能不能挺过去还是个未知数。

  目前,中国电商的模式几乎都是“资本驱动型”,这一增长模式并不健康,不管未来资本市场是否好转,这种模式都需要彻底改变。由资本驱动型转为注重商业效率的模式,电商收入不是来自投资人,而是来自用户,来自于它对外提供了多少价值、对内如何控制成本。

“真维斯楼”的轩然大波

  2011年5月23日,“真维斯楼”的中英文标志挂在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的外墙上,墙上另悬挂了一块铭牌介绍真维斯品牌。5月24日,一名清华大学学生用手机拍摄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外墙上的“真维斯楼”铭牌,随后这张照片迅速在网络转载,引起人们的激烈争议:谁有“资格”冠名清华教学楼?之后,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网页上看到,包括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楼、清华大学生物医学馆、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新馆在内的多个清华校内建筑都明确设定了冠名捐赠金额。其中冠名费最高的是球类馆,冠名捐赠金额需要1.38亿元,可冠名为“×××球类馆”;冠名费最低的是清华大学中国设计博物馆,冠名捐赠金额只需400万元,就可冠名为“清华大学×××中国设计博物馆”。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工作人员解释说,冠名的建筑情况各有不同,有的已建好,有的需要由捐赠的资金注入再进行建设。

  背后:在这些纷纷扰扰背后,不能遗漏的是真维斯楼的一层传达室外墙也有“真维斯楼”的字样,只是旁边还有一块说明:真维斯作为休闲服装市场的领军企业,始终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不遗余力地回馈社会,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其实,大学冠名早有先例,如很多地区的“逸夫楼”,但这些冠名并没有引起社会反感。“真维斯楼”引起如此大的社会争议,不得不引发服装业界人士深思,服装品牌招谁惹谁了?当然,社会争议的主要焦点还是“门当户对”的问题。中国服装品牌赚了那么多钱,捐了那么多钱,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认可和社会尊重,为什么?

  近年来,中国服装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各种服装展会,各类时装周,各种时装秀上,人们都能看到明星名模、霓裳羽衣,场面之大让人叹为观止,中国服装品牌可以登长城作秀,在人民大会堂开发布会,甚至在法国、意大利的顶级时尚殿堂也有中国服装品牌的身影,但是,中国服装品牌的名字却登不上清华大学的教学楼。为什么?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服装品牌已经在服装圈内取得了一定的认知度,但是在圈外更大层面的消费文化的培育上,他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美邦服饰电商折戟沉沙背后

  2011年10月,美邦服饰对外公告停止电子商务业务。美邦在公告中解释称前期的财务风险不可控是主要原因,而在内部人员口中更是直接将投资不足作为美邦在电商领域折戟沉沙的关键因素。不过问题是,原本以节省成本为目的的电商转型,因何最终发展成为“吸金陷阱”呢?业内专家指出,缺乏专业指引,全凭单打独斗,是导致多数传统企业电商转型过程中出现成本失控问题的关键。

  背后:根据美邦“退电”公告显示,美邦前期在电子商务上的投资主要为人员薪资费用、技术开发费用、物流配送费用及广告推广费用等,投资总额超过6000多万元不可谓不充分,但电子商务给美邦带来的实际收益却非常低。而这种现象也并非美邦个案,许多在电商领域栽跟头的传统企业都有类似经历。这主要是因为多数传统企业都希望能在电商转型过程中充分保留独立性,但又缺乏支撑电商模式建立所必需技术和管理积累,因此盲目投资,用资本硬干的结果最有可能是四处碰壁,预算不断超支。

淘宝商城提高准入门槛

  2011年9月,在杭州举行的淘宝商城商家沟通会上,淘宝商城透露酝酿新一轮的管理体系升级,2012年向商家收取的年费将从现行的每年6000元调整到3万元或6万元两档,商家作为服务信誉押金的消费者保证金将从现行的1万元,调整到1万元至15万元不等。这一新规,引起中小商户的强烈不满。之后,马云出了缓招:对于新规发布后入驻的淘宝商城卖家,新的年费标准将在2012年1月1日执行;对于规定发布前已经入住的商城卖家,2012年年费将推迟至2012年10月执行,即到2012年9月30号为止,商家仍然按照原规则缴纳年费,费用按月份折算,2012年10月新规执行后,年费金额和返还条件也按月份折算。

  背后:在2011年年尾,首届中国服装大会上,因为淘宝提价事件,淘宝网的演讲嘉宾成为当天媒体争先采访的对象,但是当周峻巍上台介绍自己的一淘网身份,并只谈一淘,不谈淘宝,做完广告就走人之后,记者们霎时没有了兴趣,与去年淘宝商城张勇在中国服装论坛上拼命讨好服装企业家相比,淘宝现在显然霸气许多。

  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苏会燕认为,淘宝商城商家管理体系的升级,重点在于加强平台交易秩序的维护及消费者购物体验的保障。“消费者逐步从淘便宜向淘品质、重服务转变。商品品质的保证及购物服务的提升,不仅是购物平台吸引用户、留住用户的有效措施,也是未来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无论如何,作为中国服装行业的主流产经媒体,更加关注的是其中大多数服装企业的命运,淘宝提价对于大的服装企业来说,不能算是坏事,但是对于以淘宝为生的小微服装企业而言,他们的未来恐怕要重新规划了。

迪奥首席设计师之争

  2011年2月25日,法国著名服装品牌Christian Dior(克里斯汀·迪奥)公司宣布,因John Galliano(约翰·加利亚诺)涉嫌种族歧视言论,暂停其首席设计师的一切职务。一时之间,迪奥“封杀”加利亚诺的举动在世界时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谁能成为迪奥的新任首席设计师,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全球时尚界津津乐道的焦点话题。2012春夏巴黎时装周期间,迪奥曾宣布会在几周内正式任命新任创意总监,但是这个音讯人们一等就是数月。据报道,迪奥暂停了与最有希望上任的设计师马克·雅可布(Marc Jacobs)的协商谈判,双方陷入僵局。

  迪奥和马克·雅可布争执的焦点在于,马克·雅可布希望能带着自己在LV的设计团队一起加入迪奥,LVMH集团认为这样会让LV陷入不利局面,而此前曾被认为可能接掌LV的设计师菲比·菲罗(Phoebe Philo),又表示自己更希望留在赛琳(Celine),所以,一旦马克·雅可布去了迪奥,LV的创意总监职位又成了问题。

  迪奥目前正在物色新的创意总监人选,其中包括了王大仁(Alexander Wang),拉夫·西蒙(Raf Simons)和吴季刚(Jason Wu)。设计师里卡多·提西(Riccardo Tisci)也在考虑范围内,尽管他本人已经多次表示自己不想放弃在纪梵希(Givenchy)的工作。迪奥的创意总监职位究竟花落谁家,看来又要再等上一段时间才能见分晓了。

  背后:对于时尚品牌而言,品牌形象高于一切,此话确实不假。现年50岁的加利亚诺已经担任迪奥首席女装设计师十多年时间,为迪奥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此前也极少有负面新闻。然而,迪奥在第一时间宣布暂时“封杀”这名爱将,实际上想传递的是该品牌对任何种族歧视的言论和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迪奥面临的形式非常严峻,随着人们对迪奥新任掌门人的问题关注,选择新任掌门人自然慎重。显然,确定选择接班人的标准是当务之急。但是,接班人安排不仅仅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新创意总监,还包括一个能与新创意总监配合默契的设计团队,以保证得心应手展开工作。创意总监职位的更迭不仅仅是权利的交接,也包括影响力的交接。无论怎样,新老交替给迪奥品牌带来很多不确定。

普拉达不讳言“中国代工”

  2011年5月份,Prada(普拉达)正在筹备香港上市事宜时,其保荐人所出具的一份报告却把“普拉达在中国内地有多家代工厂”这一并不陌生的秘密,再度公布于众。随着普拉达品牌香港上市成功,一直被外界猜测、被奢侈品大牌视为高度机密的“中国代工产业链的信息”也首次在招股说明书中揭开谜底。普拉达称,自设工厂制作绝大多数原型、大部分样板和部分制成品,其余生产工序外包给外部生产商。“截至2011年底,我们的绝大多数制成品乃由外部生产商所生产”。

  背后:据悉,普拉达外部生产商的产量达到了产品总量的80%。其实,早在2009年,《环球奢侈品报告》就曾披露,60%的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拥有自己的生产线。“中国制造”是奢侈品牌保持品牌神秘性和财务控制中纠结的两难话题。但业内人士认为,普拉达的中国内地代工厂被曝光,并不会影响Prada的发行价。因为Prada“代工厂”的情况是奢侈品厂商的普遍现象。普拉达的CEO也曾表示,他并不介意让消费者知道,自己的产品是意大利设计,而有些是在中国生产的。随着奢侈品产量和销量的迅速增长,奢侈品的制造环节向中国的转移是一个有选择的渐进过程。许多奢侈品牌旗下通常都会有一些材质相对便宜、做工要求稍低的“副牌”,这些“副牌”就被最先转移到中国。普拉达首席执行官贝尔泰利称,只要产品质量有保障,“普拉达制造”应该与“意大利制造”一样,值得拥趸者信赖。“假如产品产自意大利,我们就标注“意大利制造”,假如产自土耳其,我们也会如实标注。”当然,我们更关注,奢侈品大牌什么时候能从“不讳言”中国制造到“主动标榜”中国制造。

李宁高管“大换班”背后

  2011年5月24日,李宁两位高管和一位中层管理人员离职,两位高管分别是李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方世伟、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郭建新、乐途事业部总经理伍贤勇,另一位中层是电子商务总监林砺。李宁股价连续下跌,公司曾紧急发布公告作出回应。上半年的人事变动也被业内认为是自李宁公司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

  2011年11月13日,李宁品牌首席产品官徐懋淳正式离职,这是李宁公司年内第二次经历高管变动。

  背后:据悉,随着政府及对外公共事务部总监张小岩和首席产品官徐懋淳离职消息的确认,李宁公司今年挂冠而去的高管人数已达5名。李宁高管层的动荡,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息,尽管李宁公司一直对外声称这是正常的人事变动,但是透过这种动荡,人们似乎也能感受到李宁公司存在某些严重的内部问题。对于年内两次出现较大人事变动,业界纷纷猜测这可能与李宁品牌重塑失败有关。但专家认为并非所有离职的高管都是基于同样的原因。

  摩根大通的一份分析报告说,2011年李宁全年收入将会倒退13%,赢利倒退60%;而安踏的收入则会增长22%,赢利增长15%。预计2011年内李宁不仅会被安踏超越,也可能被其他二线品牌迎头赶上。

  一方面急着在国际上挑战耐克和阿迪达斯,一方面又难舍国内中低端消费群体提供的驱动力。李宁接下来面临的严重挑战,并不是低层面库存积压、渠道不畅等原因导致的订单下降问题,而是更高层面的战略问题。恰恰低层次的手段问题还可以断臂求生,而高层面的决策问题,却可能引来灭顶之灾,李宁需要好好想想了。

快时尚频陷“质量门”

  2011年4月,据北京市消协公布的检测报告,测试ZARA、G2000、观奇、G-STAR等品牌共57个样品中,有20个样品所有测试项目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主要问题存在于纤维含量、色牢度、甲醛、pH值等方面。其中,包括一款ZARA牌样品在内的6种样品纤维含量与实测值不符,占样品总数的10.5%。当月,在北京市消协进行的3次比较试验中,ZARA产品均被认定为不合格,而ZARA方面一直没有明确回应。

  2011年12月,上海市质监局对上海市生产和销售的休闲服装产品质量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结果发现,服装纤维含量与标注不符的情况仍比较突出,包括NAUTI-CA、CK JEANS、ZARA、Teenie Weenie等知名品牌都有产品抽检质量不过关。

  上海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相关标准要求,休闲服装主要检验的是使用说明、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异味等项目。

  背后:近年来ZARA已成为各地工商、质检部门不合格产品名单中的“常客”。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8月至今,ZARA至少7次陷入“质量门”。同为快时尚品牌的H&M也是屡上“黑榜”。

  扩张太快被业内人士认为是ZARA屡出问题的主要原因,价格便宜加上发展速度太快,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质量会降低。

  ZARA频发质量事件后,开始被外界质疑其海内外质量有别。虽然其强大的优势在于供应链管理,但在亚洲地区扩张速度太快,后台管理可能会跟不上,“即便照搬欧洲那一套到亚洲地区也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再加上速度、成本等压力,无形中可能会放松一些条件,内控管理水平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另有业内人士认为,出现“虚标门”与ZARA的定位也有关系。ZARA既想保持年轻时尚又有品质的品牌,但价格定位又不能太高,因为其消费群体面向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和年轻的上班一族,这样一来公司在质量上可能有所牺牲,不然原料成本肯定要增加,导致价格上涨。

爱马仕遭遇“被代言”

  2011年6月21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颇受关注,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当无数张“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郭美美手持价格不菲的爱马仕包的照片高调出现在公众面前时,网民一致口诛笔伐。另一个与此事件同时发生的事情是,爱马仕在普通民众中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也就是说,这个一向以“高价高贵”著称的品牌,在此事件后“被宣传”了。在郭美美事件以前,或许有很多人知道LV,但他们不一定知道比LV更高端的爱马仕。尤其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因为爱马仕目前只在一线城市布点,对它有所了解的人更是有限。但是自从郭美美拿爱马仕来炫富,爱马仕就随着郭美美事件,通过各种媒体传到了这些二三线城市。

  背后: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最近3个月对爱马仕销售量监控显示,郭美美事件后,爱马仕销售量上升了7%~10%。与此同时,爱马仕的消费者群体也发生了一些动态变化。首先,新消费者明显增多,增长了40%左右。以前的爱马仕消费者大多来自一线城市,而现在,新消费者大多来自二三线那些没有爱马仕门店的城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因为郭美美,爱马仕省下了不少在二三线城市的公关费用。如此明显的销售拉升,对于爱马仕或许算得上是“意外之喜”。

  跟着郭美美一起来的,除了销量的提升,还有各种很难抹去的标签。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微博上发起了一项名为“十大恶俗奢侈品牌排名”的评选,爱马仕就榜上有名。芮成钢称:“这些牌子都是最具有炫富功效的代表作品。”

相关资讯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生产:

  1)生产能力: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广阔的资源、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生产能力相对较强,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对重视。

  2)生产形式:服装企业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服装产业开始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3)产业分布:2001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装的重心在东部,但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4)生产难题:“招工难”有破解的锦囊妙计:用工方面面临压力、工人素质要求、用人模式。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发展中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的集中度走向问题。

  2、技术:

  1)大量先进的进口生产工业设备、发达的交通设施、国际先进的物流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时尚业转变,技术型产业,知识型产业,时尚型产业。

  2)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设备现代化+企业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新的诠释:信息化的高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3、消费市场:

  1)国际市场: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2002年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创汇达617、7亿美元,占到了全国的18、97%。而顺差为474、62亿美元,占全国商品贸易顺差的156、14%。欧美经济的衰退,订单减少,我国服装出口下滑,对欧美市场依存度高的企业陷入困境,市场单一,不能改变国际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但却可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产业回暖、边境贸易异军突起。

  2)国内市场:占世界1/5人口的消费大国,2002年,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超过10644亿元,销售总额10024亿元,实现利润336、6亿元,全国服装和纺织行业70%的利润来源于内贸市场,内贸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战场。服装业的“外转内”外贸企业做内贸市场。纺织品服装内销最大的潜力市场还是在农村。2008年城镇居民每年衣着支出在1000元以上,农村却不到200元,基本上只相当于城镇的1/5左右。”中国大部分市场被那些90%在中国制造的品牌所占领,服装企业竞争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

  4、设计:

  1)培育国际品牌和养活国外设计师的尴尬真相,设计能力较弱,中国服装企业结构链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的模式,设计手段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服装的新产品周期(设计、成衣到进入销售)工业发达国家平均2周,美国最快4天,而我国平均是10周时间,差距非常明显。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品开发周期长,就不容易发掘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

  5、品牌:

  1)我国是服装大国,但不是服装强国,还处在品牌初级阶段。各方面的配备不是还完善,缺泛运作的人力,品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杉杉、雅戈尔、七匹狼、波司登、美特斯邦威。但盈利能力还是太低,品牌没有规模,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国际服装品牌在世界品牌10X0强中有7家服装品牌入围,中国服装只有2家进入中国品牌100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中国没有一个品牌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品牌,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时尚”

  2)国际品牌的进驻、企业的结构、生产开发和生产管理、设计和营销,企业的运作、中间的管理、综合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被动市场型、橄榄结构升级为主动市场型的杠铃结构。

  6、营销:

  1)竞争:较早推行市场多元化的企业、企业会调整市场策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增长潜力大的新兴市场。资金优势、品牌和产品优势、市场营销优势、竞争格局与国际大佬同台竞技,中国品牌能否打赢“平价战”,向二线城市扩张、高调营销,提升品牌形象,国际平价快速时尚、快速的反应体系、国际大牌拼时尚和价格。

  2)市场细分:新生代崛起,市场如何再细分,对于分场合着装和时尚的需求大大增加。在寻找市场空白点和差异化竞争方面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市场细分向纵深发展,从产品品类、档次、功能、营销模式,到服务人群分类、服务区域分割等各方面更加细分。

  3)矛盾:服装企业的快速崛起与信息化相对滞后产生的尖锐矛盾,服装老板原始积累的基本完成和落后传统管理的尖锐矛盾,就是服装行业当前的基本矛盾

  4)产品:季节性产品怎样突破“冬夏魔咒”:冬季热销的羽绒服、软黄金“羊绒”服装在春、秋、冬三季,丝绸和亚麻服装企业则喜热怕冷。做品牌的单品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单品品牌拓展四季化产品、开创了四季化格局、多品牌经营、拓展产品品类。

  5)供应链创新:国际品牌分工日趋细化,供应链利润中比较小的那10%,中间设计服务环节很少,跳出单纯的生产环节,从设计到采购,再到提供物流配送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学会运用设计、成本、渠道的方法论。

  7、战略:

  1)服装业的世纪战略就是:必须立即走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

  2)上市大军、兼并重组、产业转移、商业模式新潮、产业格局、上市军团扩充 :服装行业的上市大军中 “福建军团”。兼并重组大潮中:服装企业的整合,通过企业资本、品牌的实质性整合,联动上下游产业的纵横交错的产业集团,并通过资本纽带逐步整合国际资源,形成中资控股的服装跨国集团。

版权声明:华衣网专题频道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本期整理编辑:英英

您所关注的产品

您所关注的品牌

在线咨询

相关热点资讯专题

编辑手记

  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服装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服装行业既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服装大国建设服装强国的关键。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方能在服装行业内屹立不倒!

彰显品牌价值 版权所有 © 2022-2024 沪ICP备07503963号
声明:本平台仅仅分享纺织服装行业相关资讯, 信息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请大家不要用作商业用途!
声明:信息资讯内容中如果有涉及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及时与我方联系(QQ:634363622),我们将及时删除。
更多